立即點擊


標題

(特急)我想找有關沙塵暴的資料


問題


我想找有關沙塵暴的資料,東西越多越好。不管是它的成因還是影響什麼的,只要有就行,當然,越詳細越好!


最佳解答


『沙塵暴』是指強風將地面大量的沙和土粒捲揚起來,使空氣變得混濁,能見度大為減小的一種災害性天氣現象。在氣象測計中規定,凡水平方向能見度小於1000公尺的風沙現象,稱為『沙塵暴』。如果風力加到8–9級,被刮起的沙塵增多,天空變得越來越混濁,能見度小於200公尺,這稱為『強沙塵暴』。如果風力再加大到超過10級,能見度小於50公尺,這稱為『特強沙塵暴』。 圖片參考:http://www.atmos.pccu.edu.tw/duststorm/introduce/table.gif 圖表說明:氣象測計中與沙塵暴有關之視障天氣現象符號。 由於發生強和特強沙塵暴時天色昏暗,甚至黑得伸手不見五指,因此在中國西北地區居民又將之稱為『黑風』或『黑風暴』。『黑風暴』發生時能見度極差,空氣極為混濁,當持續時間又長時,往往造成嚴重的災害。而普通強度的沙塵暴天氣,雖然易發生,但除對航空飛行有明顯影響外,對其他方面的危害並不大,人們也不太注意它。 中國西北和外蒙戈壁沙漠位於中亞沙漠區中,排名世界四大沙漠區之第二位(依序為北非、中亞、北美、澳大利亞),向來是亞洲沙塵暴的主要源地,該區在春季時鋒面系統特別活躍,提供當地強風有利的條件。最近幾年台灣地區春季空氣品質幾次急遽惡化就與大陸地區強沙塵暴南移至台灣地區附近有關,相關研究逐漸受到本地環保及學術單位的重視。 圖片參考:http://www.atmos.pccu.edu.tw/duststorm/introduce/fig1.gif 圖片說明:根據地表植被分佈繪製之衛星遙測生物圈分佈,黃色為植被稀少區域,綠色代表植被豐富區域。 (資料來源: 1998年8月SeaWifs衛星分析地表植被分佈。) 沙塵暴形成的三個要素為強風、沙源、和不穩定空氣,分述如下: 1﹒地面強風 根據觀測,當沙塵暴形成時,如果風每秒刮30公尺(11級風力),那麼粗沙(直徑0.5–1毫米)會飛離地面幾十釐米,細沙(直徑0.125–0.25毫米)會飛起2公尺高,粉沙(直徑0.05–0.005毫米)可達到1.5公里的高度,黏粒(直徑<0.005毫米)則可飛到1.2萬公里的高空。 2﹒豐富沙源 中國的西北、華北、東北以及外蒙古地區是亞洲沙漠和沙礫地集中分佈的地方,這裏沙漠和沙地面積達100萬平方公里以上,浩瀚的沙海提供沙塵暴源源不絕的沙源。 沙漠中各式各樣的沙丘,依照它們的穩定程度分為流動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沙塵暴發生時,流動沙丘揚起沙塵的數量最大,半固定沙丘要小一些,固定沙丘最小。除了沙漠、沙地之外,下列地表面也能為沙塵暴提供沙塵物質:(1)以石礫為主的乾旱地區的戈壁灘;(2)受風力破壞後的各種各樣的地表面;(3)乾凅的河床及湖盆;(4)由沙粒構成的紅色岩石;(5)堆積在山前、溝口的洪水沖積物;(6)黃土。 圖片參考:http://www.atmos.pccu.edu.tw/duststorm/introduce/fig2.gif 圖片說明:戈壁沙漠涵蓋中國西北和外蒙古地區,是亞洲沙塵暴主要源地之一。 圖片參考:http://www.atmos.pccu.edu.tw/duststorm/introduce/fig3.gif 圖片說明:沙漠中的粉沙顆粒微小,極容易受到強風而揚起,形成沙塵暴。 (資料來源:非洲Namibia沙漠照片,摘自http://www.traveladventures.org/continents/africa/namibdesert1.html) 3﹒不穩定空氣 不穩定的空氣就像燒得正旺的爐火,靠近火爐的空氣熱(輕),離火爐較遠的空氣比較涼(重),所以火爐上面的空氣是不穩定的,輕輕的捅一下,爐灰就到處飛揚。自然界裏沙塵暴起沙的道理是類似的,如果低層空氣穩定,揚沙較不易捲揚到高處;反之,如果不穩定,揚沙將有機會捲揚到高空,影響的範圍較大、較廣。因此,如果兩個地方風力和沙源條件相同,那麼空氣穩定與否就對沙塵暴強度有決定性的影響。 http://www.atmos.pccu.edu.tw/duststorm/introduce/intro.htm


其他答案


003的投票部隊退散吧沙塵暴是指強風將地面大量的沙和土粒捲揚起來,使空氣變得混濁,能見度大為減小的一種災害性天氣現象。在氣象測計中規定,凡水平方向能見度小於1000公尺的風沙現象,稱為沙塵暴。如果風力加到8–9級,被刮起的沙塵增多,天空變得越來越混濁,能見度小於200公尺,這稱為強沙塵暴。如果風力再加大到超過10級,能見度小於50公尺,這稱為特強沙塵暴。★【沙塵暴形成的三個要素為強風、沙源、和不穩定空氣,分述如下】★:★地面強風:根據觀測,當沙塵暴形成時,如果風每秒刮30公尺(11級風力),那麼粗沙(直徑0.5–1毫米)會飛離地面幾十釐米,細沙(直徑0.125–0.25毫米)會飛起2公尺高,粉沙(直徑0.05–0.005毫米)可達到1.5公里的高度,黏粒(直徑<0.005毫米)則可飛到1.2萬公里的高空。★豐富沙源:中國的西北、華北、東北以及外蒙古地區是亞洲沙漠和沙礫地集中分佈的地方,這裏沙漠和沙地面積達100萬平方公里以上,浩瀚的沙海提供沙塵暴源源不絕的沙源。沙漠中各式各樣的沙丘,依照它們的穩定程度分為流動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沙塵暴發生時,流動沙丘揚起沙塵的數量最大,半固定沙丘要小一些,固定沙丘最小。除了沙漠、沙地之外,下列地表面也能為沙塵暴提供沙塵物質:(1)以石礫為主的乾旱地區的戈壁灘;(2)受風力破壞後的各種各樣的地表面;(3)乾凅的河床及湖盆;(4)由沙粒構成的紅色岩石;(5)堆積在山前、溝口的洪水沖積物;(6)黃土。★不穩定空氣:不穩定的空氣就像燒得正旺的爐火,靠近火爐的空氣熱(輕),離火爐較遠的空氣比較涼(重),所以火爐上面的空氣是不穩定的,輕輕的捅一下,爐灰就到處飛揚。自然界裏沙塵暴起沙的道理是類似的,如果低層空氣穩定,揚沙較不易捲揚到高處;反之,如果不穩定,揚沙將有機會捲揚到高空,影響的範圍較大、較廣。因此,如果兩個地方風力和沙源條件相同,那麼空氣穩定與否就對沙塵暴強度有決定性的影響。★強或特強沙塵暴在源地生成時極其兇猛,往往伴隨如下難忘的景象★:★風沙牆聳立大陸強沙塵暴多從西北方向或西方推移過來,也有少數從東方推移過來。幾乎所有的沙塵暴來臨時,我們都可以看到風刮來的方向上有黑色的風沙牆快速地移動著,越來越近。遠看風沙牆高聳如山,極像一道城牆,是沙塵暴到來的前鋒。★漫天昏黑強沙塵暴發生時由於刮起8級以上大風,風力非常大,能將石頭和沙土捲起。隨著飛到空中的沙塵越來越多,濃密的沙塵鋪天蓋地,遮住了陽光,使人在一段時間內看不見任何東西,就像在夜晚一樣。★翻滾沖騰刮黑風時,靠近地面的空氣很不穩定,下面受熱的空氣向上升,周圍的空氣流過來補充,已致於空氣攜帶大量沙塵上下翻滾不息,形成無數大小不一的沙塵團在空中交匯沖騰。★流光溢彩風沙牆的上層常顯黃至紅色,中層呈灰黑色,下層為黑色。上層發黃發紅是由於上層的沙塵稀薄,顆粒細,陽光幾乎能穿過沙塵射下來之故。而下層沙塵濃度大,顆粒粗,陽光幾乎全被沙塵吸收或散射,所以發黑。風沙牆移過之地,天色時亮時暗,不斷變化。這是由於光線穿過厚薄不一、濃稀也不一致的沙塵帶時所造成的。★沙塵天氣在氣象上分為三類★:★浮塵:懸浮在大氣中的沙或土壤粒子,使水平能見度小於10公里的天氣現象。★揚沙(塵):能見度在1~10公里的天氣現象,中國以新疆和內蒙古等乾燥地區多見,並且多在春季出現,中國南方極少。★沙塵暴:強風將地面塵沙吹起使空氣很渾濁,水平能見度小於1公里的天氣現象。★台灣地區沙塵暴警報的分級★根據台大大氣科學系柳中明教授(2001)建議北部地區(包括宜蘭地區)任意三個測站的最大PM10濃度平均值作為判斷台灣地區沙塵暴影響級數之標準,當PM10>150μgm-3為等級0,150μgm-3500μgm-3為等級5。★美國史上最嚴重的沙塵暴★1935年4月14日是美國歷史上的黑色星期五。由這一天起,美國大陸經歷了一場長達10年的特大沙塵暴侵襲,估計有250萬難民逃離故鄉,數以萬頃的農田廢棄,引來移民事件。圖片參考:http://www.atmos.pccu.edu.tw/duststorm/cyclopedia/fig2.gif參考資料:圖:摘自NOAA網頁+http://www.atmos.pccu.edu.tw/duststorm/introduce/intro.htm人類長期破壞大自然的報應地球上的陸地原本大部分是森林,人類爲了自身的眼前利益,年復一年地砍伐,開始古人用刀斧,現人用電鋸,甚至用火燒。目前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除農田外,幾乎都是乾旱的不毛之地和乾涸的古河床。這些古代的原始森林,如今只能任憑北風卷走一層層地表的土壤,再迎來鋪天蓋地的黃沙。中國北方的冬季,是伴隨著來自俄羅斯西伯利亞的一股股強烈西北風來到的,每一次大風到來都使氣溫急劇下降,但是在天寒地凍的季節,大風掃過中國西北遼闊乾旱貧瘠的大地,因爲土地被凍住,基本不會夾帶起黃土沙塵。但是到了春季,是中國北方一年中最乾旱少雨的季節,西北黃土高原大地已經解凍,厚厚的浮土黃沙遇到來自西伯利亞的強烈西北風,大量的黃沙塵土就隨風而上九天,一直向東南方向的華北地區飄動,並沿途不斷下落,給下面的城鄉帶來沙塵暴天氣。黃土高原的大量黃土從天而降,但不少塵土是市區施工到處暴露的渣土造成的參考資料:自創品牌一、沙塵暴的定義沙塵暴是沙暴和塵暴的總稱,指強風把地表大量的沙塵捲揚至空中,使得空氣變得混濁且能見度低於一千公尺的嚴重風沙天氣現象。其中「沙暴」係指八級以上的強風把大量沙粒吹至近地面所形成的攜沙風暴;「塵暴」則是指強風把大量微細塵粒捲揚至高空所形成的強風暴。當局部區域的能見度降至五十至兩百公尺時,即稱為強沙塵暴;而達到最大強度時,則稱為特強沙塵暴,或稱為黑風暴、黑風(見下圖)。在不同地區沙塵暴有不同的名稱,例如:非洲和阿拉伯地區,將沙塵暴稱為哈布(Haboob),印度則稱其為安德海(Andhi),另外有些地區稱之為混沌(Phantom),即「鬼怪」的意思。雖然各地名稱紛云,但均可見證沙塵暴是一種令人感到恐怖的天氣現象。東亞的沙塵暴主要好發於中國西北、華北、東北和青藏高原等地區。西北地區的強沙塵暴出現區域,西起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吐魯番、哈密地區,東接綿延一千公里的甘肅省河西走廊,北達內蒙古自治區的阿拉善盟,東擴外延至河套地區。另涵蓋位於北緯35~50、東經75~120,東西綿延四千五百公里、南北跨越六百公里的廣大北方地區。圖片參考:http://www.fengtay.org.tw/imagess/no.111/Ep%20Spe2.jpg二、沙塵暴的成因沙塵暴天氣的發生需要下列必要條件:(1)大氣環流形勢有利於強風的發生;(2)強風吹過的區域內,沙源區的土質乾燥疏鬆且植被稀疏;(3)大氣邊界層處於不穩定狀態。同時滿足上述三項條件,即是沙塵暴的好發區域。舉例而言,大陸西北地區氣候乾旱且多沙漠、沙地,就氣象條件而言,也處在冷空氣進入中國的路徑上。當春季來臨時,鋒面活動頗為活躍,加上土壤已逐漸解凍,表層裸露土質較為疏鬆,當午後地表烈日照射導致急遽增溫後,最容易同時滿足上述三項條件,所以西北地區是沙塵暴最好發的區域之一。茲將上述發生沙塵暴的必要條件簡述如下:圖片參考:http://www.fengtay.org.tw/imagess/no.111/Ep%20Spe3.jpg1.有利於發生強風的大氣環流形勢-一般要有三天以上的持續高溫天氣,促使地面輻合上升運動增強。當冷鋒過境時,氣壓梯度和溫度梯度明顯增大,加速地面擾動,捲起地面沙塵,加上輻合上升運動將地面沙塵捲揚至高空中,使空氣變得越來越混濁、能見度降低,就可能會導致沙塵暴的產生。2.有利的沙源條件-主要源區為沙漠或沙地,植被稀疏,前期有長期的乾旱少雨,地表沙漠化嚴重,土壤裸露且地表土質疏鬆,甚至是人為開發農礦產。如此一來,疏鬆的地表沙塵極可能被強風吹到下風地區(見上圖)。3.大氣邊界層處於不穩定狀態-冷暖空氣活動頻繁,加上太陽輻射增強,使得沙漠及週邊地區白天地表溫度上升幅度很大,大氣層趨向不穩定狀態。一旦出現大尺度環流背景,就有利於中小尺度天氣系統發展或引發上下層的冷暖空氣交換。例如:天氣晴朗,地面加熱快速,地表空氣很不穩定,當午後熱對流旺盛的時候,這種動力和熱力的不穩定性,會使得熱對流強烈的發展。由於沙塵暴主要發生於沙漠化地區,一旦大範圍空氣不穩定及地面風速大的條件下,很容易將地表沙塵吹起,進入空氣中而形成沙塵天氣。近年來由於中國西北地區沙漠化情形日益嚴重,造成沙塵暴發生頻率增加及規模變大,應及早重視並解決沙漠化問題,方可有效預防沙塵暴的發生。圖片參考:http://www.fengtay.org.tw/imagess/no.111/Ep%20Spe4.jpg沙塵暴主要發生在冷鋒天氣型態,冷鋒前緣溫度較高,氣壓較低,空氣乾燥,天氣晴朗。冷鋒到達時,氣象條件會發生急遽變化。沙塵暴來臨之前,氣壓持續降低,沙塵暴到達時,氣壓湧升而後降低,形成『氣壓鼻』現象。沙塵暴來臨前,沙漠地區近地面大氣和地表溫度明顯上升,沙塵暴發生後氣溫驟然下降,甚至可能出現大雪。沙塵暴天氣是在特定的地理環境和天氣條件下,由特定的大尺度環流背景和各種不同尺度的天氣系統疊加所誘發的一種災害性天氣。氣象條件是其形成的必要條件,荒漠化是其不可缺少的基礎。沙塵暴天氣除了造成直接的危害和損失外,由於它所引發的氣候效應,對各種天氣系統帶來重大影響,使得自然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因此人們應暸解沙塵暴是導致氣候變化和生態環境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圖片參考:http://www.fengtay.org.tw/imagess/no.111/Ep%20Spe5.jpg參考資料:http://www.mac.gov.tw/big5/risk/2-11.pdfhttp://www.ypjh.tn.edu.tw/80047/333.htm參考資料:http://www.fengtay.org.tw/paper.asp?num=365


以上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家,如有侵犯請留言告知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24000010KK08397

9B6DD2293601A09B
arrow
arrow

    知識百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